乔丹三次无缘NBA最佳一阵,背后有伤病痛、后起之秀,谁成了那一季最大赢家?

  1985年芝加哥的春风还带着冰碴子,联合中心球馆还叫“老体育馆”,看台上的热狗三明治都掺着点生菜叶子味儿。迈克尔·乔丹,刚穿上红色公牛战袍没几天,场上已经是个“人来疯”,球迷阳哥还记得那年新秀赛后,厕所里一个白衬衣小伙,就着脏水龙头“耍乔丹上篮”,兴奋得“额头都冒汗,一个都没人拦他”。但就是这个菜鸟赛季,乔丹却没能进进所谓的“一阵”。

  魔术师约翰逊,这名字有点拗,不过在84-85赛季的票选结果面前啥都不是事。魔术师那年统计账本写得溜:18.3分、12.6助攻,眼花缭乱的Showtime湖人,拉开快攻就是飞。说得难听些,乔丹那年28.2分,只是菜市场新来的小虾米,魔术师在湖人为啥耀眼?“他有阿迪配裤子,我们是布鞋冒烟,”老球迷三叔这样念叨着。湖人那年比公牛战绩要顺溜太多,魔术师一笑就进了一阵。

  说到底,数据再炸,遇见流量大户魔术师,小伙子只能认;芝加哥的烤肠虽然香,场馆里老张的小推车还望着“一阵”,不过球迷倒挺知足,“那年咱还不是得等乔丹爆发嘛。”

  日子一晃到了1985年秋,NBA新闻版面突然多了句“小迈骨折”。那是赛季刚开始的第三场球,对勇士被怼得小腿一声脆响,乔丹67号球衣扔地上,躺了俩多月。公牛队医老威尔森嘴里叼着“芝加哥小曲”,唠叨着“娃这伤够喝一壶”。这一年,乔丹缺席了64场球,场馆里冷清得连小摊贩都守不住摊,饭盒带都没拔。不过复出总要来,常规赛尾巴刚探头,乔丹就穿着球鞋回来了,22.7分飘着打,球队硬是蹭进了季后赛。

  但联盟那会儿规矩挺死板,伤病就是扣分项,“断了骨就被刨了锅”。最佳阵容选谁?答案又落到魔术师约翰逊头上。人家18.8分、12.6助攻,湖人常规赛又第二名,打得风生水起。芝加哥街头夜市的小胖子一边晃球一边喊:“这年就熬呗,有乔丹就不怕!”偏偏Best阵容和老天爷一样,不讲同情分,缺席就是缺席,“那榜单都冷冰冰的,不给情面。”

  时间咔咔快进,一转眼走到1994年春天。大部分人还在听旧歌带磁带,公牛队休息室却空了一半。乔丹“被”退役,跑去打棒球,“我回来了”成了芝加哥酒吧里最常说的口头禅。老板娘莎莉感叹:“他那年回来突然,球迷都不敢信!”32岁的乔丹,只打了常规赛17场球,首战还穿着45号球衣,数据依旧亮眼——26.9分、6.9篮板、5.3助攻。队友皮蓬有次事后说:“我都怀疑他棒球手套里藏着篮球气。”季后赛碰到魔术队输了,酒吧里没人买单,“可惜可惜”,这成了那年芝加哥的口头禅。

  规则摆在那,出场场次太少,评奖就被一刀切掉了,MVP榜能进前十已算惊喜。那年谁当一阵得分后卫?不是谁,是“便士”——安芬尼·哈达威。这孩子走路轻飘飘,场上飘得飞起,20.9分、7.2助攻、1.7抢断魔术队成了东部一号。“年轻的影子”,球迷有时这样说他;奥兰多涂鸦墙底下,有人画着便士扣篮的动作,说是“乔丹接班人”。东部第一,风头正劲,一阵自然而然落到哈达威头顶。

  市井老刘头回忆:“那一年公牛球票便宜,大家都说总有一天乔丹还得再上去——再抢回他的位置。”冬天奶茶小哥在店门口拉家常,“篮球这玩意儿,有时候就差那么几场。”

  这几年都有个奇怪的现象,芝加哥地铁门口常听见有人用老乔丹的口音练“干了这杯雪碧,下一站就进一阵”,小孩们在地下通道模拟乔丹飞扣,动作却经常就噌一脚打滑了。总归一阵不是谁家后花园,就像大龙虾不是天天上桌,经历点骨折、缺席、后浪冲击,乔丹三次擦肩事后,不少球迷倒觉得有意思——“伤病管你球王不球王,进阵容总得看老天和老对手的脸色。”

  话说回来,公牛主场厕所墙上,隔几年还有粉笔字:“乔丹也掉过队,兜里揣颗糖,下一场还不是照样赢得飞”。

  街头的传说总有人编,大妈说得明白:“不怕走丢才叫篮球,怕了摔才进不了一阵哩……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